如果你一年前问我,我压根儿没有想过我会在这里工作。四个月前,我还在香港著名的英语出版机构里做一个快乐幸福(只是人工偏低)的小记者。然而,出于天生好奇心,喜欢接受新挑战,我的兴趣慢慢转向公关范畴。我只可以说是出于直觉本能。
真心话,虽然我做记者时与很多其他公司合作,但我真的从来没有考虑过转到这一行,而Sinclair Comms总是知道怎样与记者打好关系。因此,我很喜欢出席不同活动,与公关朋友互相照应,因而与Sinclair Comms团队建立良好的关系。可是,学会如何应对记者并不是所有公关从业员均具备的技能。所以,现在还是会有「黑名单」。
现在,我明白了。公关世界犹如一只兴奋狂野的猛兽。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,但站在「饥饿」的客户与「赶死线」的传媒之间,作为中间人的公关亦可能变得非常危险。以下是小小秘方,提醒各位公关如何建立良好的传媒关系:
别用「公关腔」
你明白我意思吧!虽然每一个公关背后总有一些要完成的议程和要达到的指标(KPI),但你应该要分得清楚「软推销」和「硬推销」之间的分别。如果在一开始对话时,存在让你与记者深入讨论客户的机会,好好把握。否则,等待机会来到的时候再传递客户讯息。硬销只会令对话变得没意义,甚至反映你对建立长期关系并不感兴趣,而是突出你只着重那潜在的短期胜利感。
另外,你要谨记:记者知道自己想要报导甚么和怎样去进行报导。虽然「说故事」是公关其中的基本工作之一,但记者并不需要「被指示」如何报导。
别乱打电话
如果真的想要打电话给记者,紧记要让对话变得有价值,千万不能浪费他们宝贵的时间。记者工作非常忙碌紧张,需要不断物色故事、进行备档、追死线……而且更要花时间听着公关在电话里头那「机械式的录音对白」,好像介绍餐厅大厨为着推出每月两次早午餐的革命创新菜单等等。不过,活动邀请又是另一种说法,打电话给记者请求回复,但确保于发出邀请及跟进期间预留考虑时间。没有人喜欢被催促。请记住,你的邀请只是记者每一天遇到的其中一个而已。
还有,留意发出邀约的时间,尤其重要。一日辛劳过后,没有人会想在晚上11时半收到从Facebook传来的工作信息吧!这样子的话,会大大减低记者和你的合作可能性。
别做虚伪的人
在我当记者的时候,与不同公关对话曾遇过很多尴尬的场面。有一次是公关们对于我的笑话反应过度,又或是对我最近的旅行经历过份感兴趣。我记得与某些公关最有火花的一次是从「零」开始,纯粹两人轻松地交流,没有任何工作包袱随身。作为公关,你不需要经常处于「工作模式」,我会在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话。放下虚伪的一面,做自己就好了。
做好调查
这浅白的道理谁都应该知道。作为公关,你要知道应该向不同记者发不同新闻稿。千万别向美食栏编辑宣传今期最性感的高跟鞋(除非你欠揍!);又或是在向房地产版面的记者发送电邮前,想想他们是否有兴趣或需要了解你运动品牌客户的虚拟现实(VR)优惠的最新消息!切忌渔翁撒网,这表示你根本没心与记者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。你可能觉得很幸运,可以扩阔人际网络,但同时表示你也很容易被遗忘。
记者与公关需要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记者更可能是一个变幻无常的「客户」,毕竟你的公司并非他们合作开的唯一一间公关公司。很多时候,记者怎样看待你,就会决定你的报导会否「出街」,还是被「扔到垃圾邮件」。